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,积极响应全国大学生“三下乡·返家乡”社会实践活动号召,进一步动员引领青年学生投身基层建设、服务家乡发展,牡丹江师范学院团委组织开展了2025年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各学院积极响应,组建多支实践团队,奔赴乡村基层,在实践中受教育、长才干、作贡献。
“绿海飞扬”志愿者服务队奔赴绥阳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。在智慧果蔬大棚,志愿者深入其中,观察作物生长环境,了解智能调控系统,感受“智慧兴农”势能;走进黑木耳市场与企业,参与生产环节、调研产业流程,挖掘产学研融合点。实践后期,服务队与柞木台子村召开总结会,梳理成果、交流心得,探索长效助农路径。
“数字乡建新旅,e起志愿同行”社会实践团走进海林市永安村,借“智趣AI”为不同年龄村民开展编程课,还深入农村院落,贴近村民生活开展服务;奔赴新合村,与海林市高级中学联动,探寻酱油制作工艺,同时在村中检修电脑、开展知识授课。此外,与清华大学振兴工作站赴黑龙江海林支队携手,走访模范村、蔬菜村,深入猴头菇种植大棚,调研产业发展,解锁乡村振兴密码,用技术与知识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。
“红色我们”志愿者服务队聚焦小朱家村特色产业。漫步稻田观景台,体悟生态价值;探访火山岩地貌,调研石板大米全产业链,理解特色农业对乡村经济的支撑逻辑;实地感受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态势,深化对特色产业带动农户增收的认知,探索“红色引领 + 特色产业 + 文旅融合”的振兴模式。
“物电之光”志愿服务队赴牡丹江市桦林镇实践。在临江村举行实践基地挂牌仪式,以“科创物电党旗红”为指引开启校地合作;走访互利村特色企业,了解乡村酒业发展,结合专业,探讨生产设备改进。走进“四时春”生态农场与知青主题馆,在农场依托专业建立“田间课堂”,向村民普及AI灌溉技术;在主题馆开展科技党课、惠农政策宣讲,还深入村民家做消防安全宣传,以科技与实践赋能乡村。活动后,队员们分享感悟,提及走出校园、扎根乡土,在实践中淬炼思想、增长本领,愿未来持续以专业赋能乡村。
“星光美愿”志愿者服务队走进朝鲜族特色文化村中兴村。实地调研特色建筑,与非遗传承人交流;开展歌舞互学、打糕制作体验,感受民族文化魅力;筹备民族剪纸展,传递团结情谊;参与乡村振兴座谈,交流农业绿色转型经验。实践后,队员分享创作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决心,也谈及在交流体验中,对民族文化传承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责任感。
各学院实践团队从多维度切入,把专业知识融入乡村需求。未来我校将深化“三下乡”实践,推动青年力量扎根乡土,书写校地协同助振兴的动人篇章,让青春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。